2018-11-2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民間有一句話說:“北有人參,南有巴戟”。巴戟天與陽春砂仁、檳榔、益智并稱為四大南藥,更位列其首,可與人參相媲美。
近日,由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舉辦的2018無限極道地原料溯源之旅走進廣東郁南。由中醫(yī)藥行業(yè)專家、權威媒體組成的百人“溯源探秘團”,體驗了巴戟天的種植與采收程序,也感受到了無限極把控質量之源的責任感。
現代化管理實現農企共贏
巴戟天的藥用價值一直備受推崇,其天性微溫、味甘,具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等功效。郁南縣人工種植巴戟天已有百年歷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成熟先進的種植技術,保證了巴戟天的道地性。郁南縣巴戟天的耐斯糖含量達到了4%,是《中國藥典》標準的2倍。無限極道地巴戟天供應基地、天方健道地巴戟天種植基地就位于這里。
廣東郁南巴戟天種植基地,作為天方健自建種植基地與無限極道地原料供應地之一,采用天方健創(chuàng)新的中藥材種植管理模式,將傳統種植與現代化管理相結合,保障真正道地的優(yōu)質藥材。目前,基地占地面積400畝,計劃未來3年擴大至5000畝。
基地的選址也是精挑細選,符合無限極一貫的“挑剔”標準。首先,水土和空氣都需經過檢測,符合國家對農殘、重金屬的標準;其次,水土及氣候要非常適合巴戟天的生長;最后,巴戟天是郁南當地重要的經濟作物,當地農戶對巴戟天既有感情又熟識種植技術,每株巴戟天成品都經過他們至少4年的艱辛培育。
種植基地的建立讓當地農戶深刻體驗到了現代化種植管理模式的優(yōu)勢。天方健中藥材種植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實行內部價格體系,保障合作農戶收入穩(wěn)定。同時,模式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提升種植產量,并且擴大需求,令合作農戶年增收入達5000元,給當地農戶帶來了切實的好處?;剡€考慮將參觀體驗納入常態(tài)化,推動當地旅游、特產消費,帶動地方經濟發(fā)展。
自建基地助推產業(yè)升級
活動中,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副會長曹正逵表示,隨著中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上下游的資源整合將成為趨勢,擁有中草藥溯源體系的企業(yè),將在保證產品質量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其實,早在2015年4月,國務院發(fā)布的《中藥材保護和發(fā)展規(guī)劃(2015~2020年)》就把建立覆蓋主要中藥材品種的全過程追溯體系視為構建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任務。當前,中藥材種植市場和原材料品質優(yōu)劣各異,要避免中藥材造假或農藥殘留等現象,選擇道地藥材是關鍵。
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薛守春表示,作為一家有責任感的企業(yè),無限極充分考慮中草藥產業(yè)鏈條上各相關方的利益,以構建生態(tài)圈的形式,不斷推動種植、加工、研發(fā)、生產、銷售、服務的全產業(yè)鏈升級,以實現可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
天方健(藥業(yè))有限公司營銷及投資總經理羅江清介紹,在中藥材種植模式上,公司有三個新的變化:第一是從研發(fā)逐漸轉向實踐;第二是從共建基地逐漸過渡到自建基地;第三是將中藥材種植模式的品質優(yōu)勢轉變?yōu)槭袌鰞?yōu)勢。
無限極與天方健攜手布局中藥材產業(yè),目前已在全國多個重要的中藥材產區(qū)創(chuàng)建了自建基地,分別是華南地區(qū)(巴戟天、芡實、龍眼肉)、西南地區(qū)(三七、茯苓、砂仁)、東北地區(qū)(人參、五味子)、西北地區(qū)(黨參、當歸、黃芪)和華中地區(qū)(茯苓、靈芝等),這夯實了從“田間到舌尖”全產業(yè)鏈品質升級的原料基礎。
(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