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社會工作???/a>
   第08版:社會工作???/a>
   第09版:社會工作???/a>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公益資訊
   第12版:公益資訊
   第13版:公益資訊
   第14版:公益資訊
   第15版:公益資訊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媒體問答摘錄
(上接01版)
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觀察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社會工作專刊

第08版
社會工作???/p>

第09版
社會工作專刊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公益資訊

第12版
公益資訊

第13版
公益資訊

第14版
公益資訊

第15版
公益資訊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22年08月3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觀察

    (上接01版)

    網絡空間“新風氣”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網絡文明新格局……”大會主論壇現(xiàn)場,國網天津濱海公司配電搶修班班長、“時代楷?!睆埨杳髋c其他與會代表共同發(fā)布《共建網絡文明天津宣言》。

    “每個人都要當好網絡公益帶頭人,讓網絡成為道德文明的棲息地,讓時代新風充盈網絡空間?!睆埨杳鞯囊环挃S地有聲。

    記者從大會上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互聯(lián)網內容建設,弘揚新風正氣,網絡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向上向善的網絡文明新風尚日益彰顯。

    ——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早在多年前,天津“網上馬克思書房”上線運行?!皶坎恍韪顿M,為的是讓更多人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汲取營養(yǎng)。”天津市委網信辦一位負責人說。

    “學習強國”“全國黨史知識競賽”“紅色文物100”……一批承載紅色資源的App、品牌欄目,近年來如雨后春筍般成長于網絡。

    “網上宣傳持續(xù)走深走實。”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說,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入腦入心,精心做好網上重大主題宣傳等,全社會網絡文明素養(yǎng)不斷提升。

    ——正能量故事照亮網絡空間。凡人善舉在網絡上贏得的點贊越來越多,“上熱搜”越來越多。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文明網累計發(fā)布“中國好人”16228名,網上互動超過100億次。

    “學習好人、爭做好人正在成為我們社會的新風尚。”中央文明辦一局局長薛松巖說。

    ——網絡文化精品青出于藍。網劇這幾年質感明顯增加,網絡電影《浴血無名川》、網絡動漫《吞噬星空》等一批高質量作品在網上引發(fā)熱烈關注。

    線下文化元素紛紛上線,持續(xù)豐富網絡空間?!叭肮蕦m”“云游敦煌”等小程序上線,古老神秘的中華文明更加真實可感地融入國人生活?!拔覀冊诳脊胚^程中網絡直播,國寶文物及時發(fā)布,讓三星堆鎖定熱點?!比嵌巡┪镳^館長雷雨興奮地說。

    深入治理“新行動”

    楊柳青年畫娃娃抱魚、霍元甲立像、無人駕駛汽車——成果展天津市西青展廳內,以智能全息投影方式展示的當?shù)匚幕亓钊四坎幌窘印鹘y(tǒng)文化與人工智能產業(yè)集群交相輝映,中間的橋梁正是互聯(lián)網。

    “展館內專門設計了互動游戲體驗區(qū),比如演示垃圾分類,體現(xiàn)網絡文明建設注重與群眾的互動和參與?!蔽髑鄥^(qū)委網信辦副主任許楠介紹。

    互聯(lián)網不僅是信息平臺、技術渠道和產業(yè)載體,更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到2021年,我國網民規(guī)模從5.64億增長到10.32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從42.1%提升到7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左曉棟等專家指出,互聯(lián)網在飛速發(fā)展過程中也存在粗放式發(fā)展的問題,內容變異、隱私泄露、數(shù)據(jù)漏洞、誠信危機等問題時有出現(xiàn),這既損害網民切身利益,也不利于互聯(lián)網健康發(fā)展,這成為網絡時代文明建設的重大課題。

    網絡家園的安全清朗,需要網絡綜合治理和網絡文明建設雙向發(fā)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依法治網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經過10年發(fā)展,中國網絡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和總體布局日益完善,網絡文明建設的法治根基不斷夯實。

    網絡安全法、數(shù)據(jù)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100余部法律法規(guī)和管理規(guī)定出臺,完成了網絡法律體系的基本構建,確保互聯(lián)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2019年以來,我們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200多億條、賬號近14億個。”盛榮華說,針對網絡暴力、網絡水軍、網絡黑公關等較為突出的問題,中央網信辦結合“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集中力量進行整治,為營造良好的網絡生態(tài)提供有力保障。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平臺經濟企業(yè)也不例外?;ヂ?lián)網平臺無序發(fā)展暴露苗頭后,從《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到《關于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等,層層遞進,持續(xù)釋放出國家推動平臺經濟及其背后資本規(guī)范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信號,為行業(yè)發(fā)展設置好“紅綠燈”。

    文明互鑒“新橋梁”

    ——成果展上,不少人在交流互鑒展區(qū)駐足。2021年中國有約、中英互聯(lián)網圓桌會議、中坦網絡文化交流會……一個個生動的場景,記錄了我國以網為媒加強文明互鑒的歷程。

    互聯(lián)網基因中帶有交流的屬性。今年4月,騰訊音樂推出“一鍵出海”功能,音樂人只需一鍵勾選“發(fā)行至海外平臺”,其作品最快可在7個工作日上架全球230余個平臺。

    “截至目前,5萬多名音樂人在海外發(fā)行超過21萬首歌曲,中國音樂正在逐步擴大國際影響力?!彬v訊音樂娛樂集團副總裁楊奇虎說。

    互聯(lián)網讓更多國際友人“身臨其境”般走進中國。

    自2016年上線以來,“數(shù)字敦煌”資源庫平臺利用現(xiàn)代數(shù)字技術拍攝、掃描、獲取、存儲了敦煌30座石窟的文物信息,為學術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無限可能。

    “截至目前,已有美英意等幾十個國家的學者通過這一平臺了解敦煌,點擊量達到1600多萬。”敦煌研究院文物數(shù)字化研究所所長俞天秀說。

    互聯(lián)網讓人類跨過國界、攜起手來,共同應對全球變化。

    疫情發(fā)生以來,全球博物館面臨嚴峻挑戰(zhàn),有的甚至被迫閉館。2020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來自五大洲15個國家的16家國家級博物館參加。16場“館長之選”直播吸引約2億中外觀眾在線“追劇”。這一創(chuàng)新之舉讓全球網民感受到異域文化的底蘊和魅力。

    通過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中國聲音傳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廣。多位與會嘉賓表示,希望借助中國網絡文明大會這一平臺,將更多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現(xiàn)代審美的文化產品推向全球市場,讓更多人愛上中國文化。(據(jù)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