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2013年9月3日就社會組織對《意見》征求意見稿的反應進行了專題報道 2013年8月,民政部曾就《關于建立兒童福利領域慈善行為導向機制的意見》發(fā)布“征求意見稿”。彼時,《公益時報》記者采訪了新公民計劃總干事藺兆星,他坦陳了自己的看法:“這是一件很好的事,能感受到政府比過往更認同民間組織的工作。但通篇看下來,流動兒童都沒有出現(xiàn),這是一個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而且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的問題是綁定在一起的。當流動兒童到了城市后無法適應生活,家長又把孩子送回去,才出現(xiàn)了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的問題解決得越好,留守兒童便越少?!?/p> 與藺兆星有相同想法的還有四環(huán)游戲小組的馬楠老師,她所在的組織正是為北京四環(huán)市場流動兒童提供學前教育的民間組織,除了希望將流動兒童群體納入該意見中,馬楠認為這一機制的形成也是對民間力量的一種鼓勵。 時隔五個多月,《意見》正式下發(fā),流動兒童群體被納入《意見》內(nèi)容。知道這個消息后,藺兆星非常高興,他說:“這說明政府在開放性上,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能夠聽取各方意見,這是一個很好的過程?!?/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