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親人在北京“7·21”暴雨中不幸遇難,親屬卻被要求交納轉運費,并收到了北京紅十字會開出的620元“車費以及治療費”的發(fā)票。此事一經網友爆料紅會又一次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盡管北京市紅十字已經發(fā)表聲明回應,并將費用退還,但是公眾的目光并沒有因此而轉移。 一直以來救護車都被寄予著生命的重托,在中國120一直被視為是院前急救的唯一特服號碼,但在北京卻存在著北京市急救中心(120)和北京紅十字會急救中心(999)兩大救助體系,他們分別隸屬北京市衛(wèi)生局和北京市紅十字會。在中國的城市中,只有北京有兩個急救體系同時存在。 《公益時報》記者日前來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的北京市急救中心專訪中心副主任范達,通過訪問,記者試圖描繪全國獨有的“一市兩呼”——120、999在北京市場的生存版圖。 120、999在北京 1976年的北京南池子大街63號,是北京急救站的最早地址。 1982年,中、意兩國政府在談一筆貸款項目中,現任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救援醫(yī)學會會長、中國醫(yī)師協會急救分會主任委員李宗浩建議考慮在北京建立北京急救中心的設想。經過與意方多輪協商,意方決定將原本180萬美元的贈款提高到800萬美元,意大利政府還捐贈了42輛救護車。李宗浩被任命為北京市急救中心籌備處負責人。 1988年3月25日,北京急救中心正式落成,同時開通120呼叫電話。當時設有院前急救和院內醫(yī)療兩部分,后來,院內醫(yī)療部分被剝離,急救中心成為完全意義的院前急救。 所謂院前急救,就是從救護出車接診患者到送至醫(yī)院,這一階段需要的救治過程。而120,也成為中國院前急救的唯一特服號碼。并且早在1996年,中國衛(wèi)生部、中國郵電部就規(guī)定中國急救特服電話號碼為120。 直到2011年5月18日,由中國紅十字總會北京紅十字會急救中心設立999急救號碼呼叫出現,打破了120在北京的“唯一”地位。 與120一樣,999同樣開展院前救治服務,至此北京出現了兩支院前救護力量120、999,北京成為全國唯一一個120與999共存的城市。 范達向記者介紹:“北京急救市場非常大,120、999同時存在、發(fā)展這么多年,市場也未飽和,兩者應該是相互補充、共同發(fā)展。但就急救規(guī)模和工作量來說,120還是主體,120大約占到北京急救市場的六、七成左右,北京市急救中心在全北京已經設立135個急救點?!?/p> 據記者了解,999成立后,日呼叫量持續(xù)上升,至今占到北京市場三四層左右,至999開通之日起,共救治患者200余萬人次,現在車輛203部、全市急救點130個、中心統一調度席位103個,電話報警線路2000余條。 救護都有收費, 但無利益相爭 據有關資料統計,北京急救市場以年15%的數量增長,120、999兩支救援力量均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tài),呼叫滿意率為86%,這就意味著有100個人需要救治的話,真正得到救治的只有86人。 “120、999都是在做院前急救,大家都有自己的市場,沒有太多利益沖突?!狈哆_說。 “急救收費嗎?”記者問。 “肯定是要收費,但120每一項費用都已經公示在頁面上,每個急救明細都有相應收費對照,這個等于就是明碼標價,患者可以選擇用或不用,繳或者不繳相應費用,急救主要費用就是集中在出車公里費、車上吸氧、急救診治費?!狈哆_說。 據記者了解,以北京市內急救為例,朝陽區(qū)十里堡一患者呼叫急救車,指揮中心會根據系統定位找到離患者最近一輛救護車出車。如果此車已經先期出車,系統將會以患者半徑為基準點尋找較近的救護車輛,進行替補出車,接到患者后家屬將根據急救人員的建議進行醫(yī)院選擇,如果患者和家屬都有明確要求,將按其要求送到指定醫(yī)院。 “這樣既為患者節(jié)省了院前整治費用,又為下一名接診患者贏得了寶貴急救資源和時間?!狈哆_說。 “百姓撥打急救電話誰先到場?”記者問。 “撥打誰的電話,誰就出車,如果先撥打120,北京急救中心就會根據呼叫提供地點選擇離事發(fā)地最近的救護車前往,并告知999我們已經出車,如果民眾因為心切再次撥打999,同樣也會告知呼叫者120已經出車,這樣就很好避免了兩車同時進發(fā)地點,從而有效節(jié)省急救資源?!狈哆_這樣回答。 聯合呼救系統建立 2011年7月15日,北京120、999院前醫(yī)療急救聯合指揮調度平臺在北京市急救中心正式啟動,該平臺可以共享雙方每日值班信息和基本數據,還可以顯示雙方急救站的位置,救護車輛狀態(tài)等信息。 急救中心及急救分站所屬的救護車服務的重點對象是災害事故和急危重癥,只要是在醫(yī)院外發(fā)生急危重癥,隨時可以打120或999找急救中心要救護車。 記者在聯合指揮調度平臺看到,整個調度平臺分為分流席和調度席。 “電話呼進來時首先進入分流席,由分流席接線員判定需不需要派車,如果有派車需要電話將會被轉入呼叫席,呼叫席將會根據患者地點確定后續(xù)事項,最終使患者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接受到急救服務?!北本┘本戎行恼{度指揮中心副主任于海玲對記者表示。 于海玲還特意調出聯合呼叫的實時系統圖模擬了一場災害救援情況,從圖上可以看出某地發(fā)生一起碰撞,呼叫派車應急啟動,周圍顯示有15輛車在候命,并且系統自動匹配最近的有效車輛信息。 “每天有6000至7000次電話呼入,每周有40000次電話呼入,每天平均出車量在800次左右?!北本┦屑本戎行男麄魇抑魅卫顖皂g說。 “聯合呼救系統建立后,每個星期我們都會大量電話回訪,大概會撥打500個電話左右,滿意率在99.9%左右,但還有我們努力的空間?!狈哆_說。 記者了解到,雖然120、999在車輛調度信息上能夠實現共享,但是還是兩塊牌子各自運營,行政隸屬關系不一樣,不好統一,除非在有重大災害時由北京市政府統一指揮可能做到120、999統一調配。 目前,這個聯合呼救系統就設在在北京市120急救中心樓上。 急救立法已經刻不容緩 急救是為人的生命爭取盡可能多的時間,立法將為其提供可靠保障。 “現在主要應該規(guī)范政府、規(guī)范院前醫(yī)療機構、規(guī)范公眾,政府應該切實拿出實際行動規(guī)范院前急救市場,對于出現問題應該有效打擊,院前醫(yī)療機構應該自身有相應約束條款,保護醫(yī)護人員和患者,公眾應該提高自身素質,對于急救應該給予大力配合。”范達說。 影響急救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交通,但北京急救資源本來就不足、站點分布不均,部分人員配置也不夠,也是不容忽視問題,這些都是急救立法應該考慮的問題。 范達向記者述說了一個不幸案例:“急救車裝著患者疾馳醫(yī)院,但遇前方車輛阻擋,鳴笛未果,最后患者送至途中死亡,前方堵車者事后得知當時急救車上救的正是他家人?!?/p> 據記者了解,在國際上每萬人擁有急救車數量可以用來參考衡量當地急救力量。 目前,中國5萬人/臺、俄羅斯1萬人/臺、以色列每1萬人/1.5臺。 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早前向媒體表示,北京市將通過財政撥款和政府購買方式支持120和999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