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要聞 > 民辦高校為何如此重視志愿服務?
民辦高校為何如此重視志愿服務?

2018-11-1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于俊如


 從開展心理輔導、舉辦心連心篝火晚會,到開展移動照相館、健康體檢等活動,大學生們支農惠民活動豐富多彩(圖片由北方國際大學聯(lián)盟提供)


在操場、在簡易帳篷里,在活動板房里,大學生志愿者們見證了震后重建的點點滴滴(圖片由北方國際大學聯(lián)盟提供)


■ 本報記者 于俊如

他,曾經像很多學子一樣,奔波在各種考證的路上,難掩心中的焦躁。但是通過支教,他的心沉靜下來,也逐漸找到了人生的發(fā)展方向。

她,出身書香門第,卻只知曉書中的世界。通過參加志愿服務,開闊眼界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她奮發(fā)向上的力量,向著更高的人生目標進發(fā)。

他,桀驁不馴,曾經差點成為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但是通過支教,他將自己擅長的籃球運動帶到了學生中間,備受學生的崇拜,自己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佳谐晒?,他不禁感嘆:“原來我也能一天背三四百個英語單詞。”

……

他們是參加過支教的學生,來自法學、會計、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英語等專業(yè),有連續(xù)三年參加的,也有參加過一次的,但是分享中提到的共同的感受就是:在那里,他們教育孩子,也被孩子們教育著,與孩子們結下情誼的同時,也確立了自己未來人生要走的道路。

在燕京理工學院的一間會議室里,參加過平南支農支教的志愿者們并排而坐。為了此次的采訪,志愿者們不顧天冷,依然穿上了紅色T恤——這不僅僅是志愿者們身份的象征,更是印在平南老鄉(xiāng)、孩子們心中的牽掛。

十年時間,變的是學校的硬件設備,變的是志愿者的面孔,但不變的是燕京理工學院師生支教的初心。當?shù)厝艘豢吹酱┘tT恤的志愿者們,都會像遇到親人似的打招呼、噓寒問暖,因為燕理師生的十年公益支農支教活動,使他們所有人都已經血肉相連,彼此相依。

在分享中,志愿者們感受最深的是去參加支教的師生在靈魂上都受到了洗禮,教育與被教育著是大家最直接的感受,很多學生在那里領悟了人生的價值,重新確定了人生的志向。

源于師生的結緣

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后,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2013年更名為燕京理工學院)時任輔導員劉鵬飛接到了參軍學生楊德智的反饋,得知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平南羌族自治鄉(xiāng)的中心小學(2014年更名為“平武蘇維埃紅軍小學”)幾乎被夷為平地,孩子們都在帳篷里上課。

學校第一時間組織全校師生捐款捐物。同時,學校和學校黨委組織師生黨員骨干展開研討,學校還能為災區(qū)做什么?于是,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團師生一行10人前往災區(qū),開啟了燕理師生的支教支農之路。

2018年,燕理師生組織了紀念平南支教支農十周年座談會。發(fā)起和參加過當年活動的師生代表都記憶猶新,感慨萬千。在分享過程中,已成長為校長助理的劉鵬飛回憶道,有一個叫焦巖策的同學,把省吃儉用的兩萬元捐給支教學校,用于購買課桌椅、體育用品和書本等,這些場景歷歷在目,讓大家永生難忘。

除了捐款捐物之外,同學們利用自己的特長開始了為當?shù)貙W生們補習功課。在此行程中,志愿者們歷經了人生中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次走進手機信號一點都沒有的大山深處,第一次坐在民用三輪車上在大山的懸崖峭壁間穿梭,第一次在木頭房子里感受6.2級余震帶來的震動。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們見證了災區(qū)人民脫胎換骨、浴火重生的點點滴滴,使他們對生命的尊嚴有了更深的領悟,對民族復興之夢有了更多的期待,也更加深切地意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

從災區(qū)回來之后,燕京理工學院對此次活動非常重視,每年撥出專款支持,回來后還有專場報告,進行心得分享。

而這一堅持,就是整整十年,學校每年都根據(jù)當?shù)氐男枨筮x擇志愿者,形式越來越多樣,內容越來越豐富,燕理的學生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在支教方面,從第一年重點為災區(qū)學生補習語文、數(shù)學,逐步擴展到英語、美術、手工、音樂、舞蹈、武術、足球、籃球、法律小常識等。

在支農方面,從最開始的幫老鄉(xiāng)采摘香菇,到借助燕京理工學院電商創(chuàng)業(yè)團隊,幫當?shù)剞r民進行網絡營銷,把平南的香菇、茶葉、蜂蜜、臘肉等土特產推廣銷售出去。

“你們不是地震后第一個來平南的大學生團隊,但卻是最踏實認真、堅持時間最長的。”支教小學校長羅業(yè)宏告訴記者,也曾有大學生團隊來到平南,短則一兩天,長的也不過一周,大多是來拍拍照,或是簡單走訪一下就離開了,像燕京理工學院學生這樣堅守至今,實實在在地給孩子們補習功課、為老鄉(xiāng)排憂解難的,真的不多。

當年的帶隊老師劉鵬飛回憶說,支教團隊剛去的時候,問平南中心小學的孩子們長大以后想做什么?有的說放羊,有的說養(yǎng)豬,還有的說要去種木耳。但是志愿者們去了之后,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再問的時候有的說要當老師,有的說要當工程師,還有的說要去當兵。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通過這個平臺,所有去參加支教的師生都在靈魂上受到一次洗禮,很多人在平南確定了新的人生志向。

“我們的平南支教要永遠堅持下去,這是一種精神,是力量的源泉,非常重要,志愿服務的旗幟要一代一代的傳下去。”時任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黨委書記的吳保德(現(xiàn)任北方國際大學聯(lián)盟總校副校長、燕京理工學院理事長)在采訪中對平南支教給予了高度評價。

也就在今年,平南支教支農項目進一步升級為校級項目,在全校乃至北方國際大學聯(lián)盟下屬的其他院校推廣。

探索“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

平南支農支教項目,僅僅是燕京理工學院推行志愿服務教育體系建設過程中的代表項目之一。實際上,北方國際大學聯(lián)盟所屬的20所民辦院校都在結合自己的特色做著各種嘗試,涉及的領域涵蓋了助學助農、社會創(chuàng)新、扶貧助困、環(huán)保等多個領域。

2013年,北方國際大學聯(lián)盟成立,聯(lián)盟當時所屬的14所民辦院校就開啟了互相協(xié)作,共同提高辦學水平,不斷推動國際化辦學進程的事業(yè),而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則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燕京理工學院的志愿服務體系建設就是北方國際大學聯(lián)盟從成立到轉型發(fā)展過程中一所院校的發(fā)展側影。

近年來,北方國際大學聯(lián)盟以燕京理工學院為試點,探索“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結合共青團中央“第二張成績單”制度建設思路,燕京理工學院遵循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規(guī)律,借鑒第一課堂課程育人的有效模式,深度挖掘第二課堂活動的育人功能。

學校重視學生的志愿服務培養(yǎng),無論是參加公益活動,還是參加社會服務、參加志愿團隊,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吳保德看來,上大學的人對其他人要承擔一份社會責任,不能只顧自己。“而新時代教育培養(yǎng),除了要到社會一線實踐鍛煉外,還要走出去,去接受海外教育,成為國際化人才,然后回來為國家服務,這就是教育鏈。改革開放40年來,對外開放是國家發(fā)展非常重要的推動力,我們出去學習國外的先進知識文化,對我們的發(fā)展很有用的。”他說。

北方國際大學聯(lián)盟所屬的民辦院校堅持國際化與地方化相結合的戰(zhàn)略,立足中國本土,培養(yǎng)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為學生提供了走出國門的機會,先后與北美、亞洲、歐洲多所大學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特別是在加拿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開設了“海外課堂”學習基地,“微留學”和“海外升碩”項目,讓學生享受到世界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哺育,也讓眾多學子獲得出國留學深造的機會。

走特色化發(fā)展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民辦高等教育進入了新階段,要找到燕京理工學院發(fā)展的新模式,為師生創(chuàng)造新價值,找到推動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動能。”吳保德認為,體制機制所賦予的活力是民辦高校的優(yōu)勢,作為民辦院校,北方國際大學聯(lián)盟所屬的20所院校,經過十余年的發(fā)展,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發(fā)展之路。正如2013年轉型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主,2018年將再次轉型,向著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高素質人才出發(fā)。

北方國際大學聯(lián)盟所屬院校通過第二課堂制度的推行,將規(guī)范學生的實踐培養(yǎng);海外課堂的推行,將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邀請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政要、社會精英進行面對面交流;校企合作如智能汽車研究院的建立,以及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全國大學生無人機航拍競賽、國際大學生時尚設計盛典等一系列品牌活動,無不顯示著民辦院校的滿滿活力。

吳保德表示,民辦高等教育積極參與到了國家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貢獻了應有的力量,這就是民辦高校的價值所在。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中國開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民辦高校的使命隨之發(fā)生了轉變,特色化、選擇型的辦學體系將成為新時期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民辦高校將和公辦高校構成一個更加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體系,滿足人們的對高等教育的多樣化需求。

鼓勵民辦教育發(fā)展

近年來,我國民辦教育快速發(fā)展。據(jù)教育部統(tǒng)計,到2017年底,全國已有民辦學校17.76萬所,比上年增加6668所,民辦學校在校生5120.47萬人,比上年增加了295.10萬人。

2017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修訂施行,明確指出民辦院??梢宰灾鬟x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教育,與此同時,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目前也正在征集意見過程中。

吳保德認為,這次修法對于民辦教育而言是重大利好。我們是在民辦教育發(fā)展初期,摸著石頭過河,目的是品牌發(fā)展,慢慢地必然會進入規(guī)范化管理。隨著我們社會和國家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民辦高校的活力和價值也會進一步展現(xiàn)出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定會出現(xiàn)這么一批世界級民辦高校,也一定會和世界的發(fā)展軌道和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出現(xiàn)最優(yōu)秀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