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貓小姐
近日曝出國產(chǎn)疫苗丑聞,讓家長對孩子的健康憂心忡忡,對國外疫苗寄予厚望。但筆者想說的是,孩子健康無小事,如果不真正從孩子需求出發(fā)去關心孩子,能傷害到孩子的,不止是做假的疫苗。
一
比如,筆者曾在今年5月份,以媒體志愿者身份,參與拜耳組織去四川的志愿者活動。在活動中,我親眼目睹世界知名500強企業(yè)之一的拜耳公司——該公司以關注健康、生產(chǎn)各類藥物聞名天下——是如何在四川雅安某學校,以上“健康衛(wèi)生教育課”的名義開展活動,卻對可能給幼兒造成的安全和衛(wèi)生隱患視而不見。
5月20日是個周日,下著大雨。在已經(jīng)參與了拜耳此次來雅安開展的另外兩個主題的志愿者活動后,我本想周六晚返京回家陪孩子,但拜耳員工強調,周日的志愿者活動才是“最精彩的”。于是,我更改歸程。
周日上午,媒體志愿者專車的司機盡可能把我們這幫“媒體老師”送到學校廊檐下,讓我們不用淋雨。走廊上,早已擠滿了孩子的家長;教室內,坐滿了幼小的孩子——為配合拜耳的活動,學校特意讓幼兒園的家長冒雨在周日將孩子送過來:這些家長和孩子可沒有“媒體老師”的好待遇,而是淋雨涉水而來。
孩子們小臉稚嫩,眼神清澈,安靜地坐在教室里;站在教室外的家長們臉上堆滿淳樸的笑容——村民對周日帶孩子冒雨折騰返校,毫無怨言。
“最精彩的”的活動開始了:先是拜耳員工志愿者——一個年輕的姑娘,主講教孩子們如何洗手。這位年輕的姑娘明顯沒有任何帶孩子、教孩子的經(jīng)驗,盡管看上去已經(jīng)很努力,但課堂上依然亂糟糟。但這不是重點,我想說的重點是拜耳員工志愿者教小孩子刷牙的部分。雖然我對企業(yè)做公益的大部分事情,都可以理解地“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因為我是個母親,對于涉及孩子的事情,無法視而不見。
二
現(xiàn)場危及孩子健康安全的部分如下:
1
牙刷被污染
拜耳員工志愿者把放有兩支牙刷的外包裝撕開,將脫離保護后的牙刷直接放在課桌上,孩子們拿起桌上的牙刷,直接放到嘴巴里;還有的孩子把牙刷刷頭部分攥到手里,當作玩具揉來揉去。
沒有任何人制止孩子的行為。
我問,為什么不直接給孩子們一套牙刷?這樣可以至少保護牙刷的衛(wèi)生。
拜耳員工志愿者回答:因為準備的不夠,只能撕開包裝,一個孩子一支牙刷。
2
為三歲以下孩子提供“禁用”牙刷
牙刷包裝上,已有禁止三歲下兒童使用本產(chǎn)品的標志,更用文字說明“本產(chǎn)品適用于三歲以上的寶寶”。但現(xiàn)場三歲以下的孩子也在用這款牙刷。
我說,給2歲半以下的孩子用牙刷,是會傷害到孩子牙齦的。
拜耳員工志愿者對此的解釋是:他們不知道現(xiàn)場會有這么小的孩子。
3
教尚不可以獨立刷牙的孩子去“獨立”刷牙
按照牙醫(yī)建議,即使三歲孩子在刷牙時,也需父母協(xié)助,才能徹底刷干凈,至少4-5歲時,孩子才有可能獨立刷干凈牙齒。站在孩子旁邊的幾個拜耳04勒沃庫森足球隊的德國人,笑容可掬地看著這些認真學刷牙的孩子。
其實更應該培訓的是孩子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監(jiān)督孩子刷牙。我問,為何不請健康衛(wèi)生方面的專家,來教正確的健康衛(wèi)生知識?
拜耳員工志愿者回應:這個(這么簡單)還要專家?我們員工志愿者很多。
4
置幼小孩子于危險處境
拜耳大中華區(qū)總裁朱麗仙——福布斯2018中國最杰出商界女性,也是拜耳的公益形象擔當——從進入教室開始,就一直笑著抱著懷里的孩子晃來晃去。這個孩子兩歲三個月,嘴巴里還含著不適合她用的、堅硬的牙刷。
不擔心牙刷傷及孩子的喉嚨嗎?包括朱麗仙在內的拜耳志愿者,沒有任何人在意這個孩子的危險處境。拍照的媒體攝影師在拍攝這張照片時,都非常擔心孩子會受傷。
5
對待孩子粗魯
這堂課至少有半個小時,朱麗仙一直抱著那個兩歲三個月的孩子。如此長時間和媽媽分離,是否在意過孩子的感受?又是否經(jīng)過孩子媽媽的同意?
活動一結束,站在教室外的一個年輕媽媽著急地沖進教室,抱起了快要哭了的朱麗仙懷里的那個自己的孩子。
6
送給孩子的東西少得可憐
拜耳員工志愿者在活動結束后,送給孩子們一個漂亮的“拜耳健康衛(wèi)生包”;里面只有那把已經(jīng)被脫掉“衣服”的牙刷,和一條毛巾。
即使不能教給孩子正確的健康知識,那么,看在家長和孩子冒雨前來,配合活動這么長時間的份兒上,能不能給孩子的包里多留點兒東西?
拜耳員工志愿者還是回答:因為東西準備的不夠。
活動結束后,包括我在場的諸多媒體人,也當面向拜耳企業(yè)社會責任負責人,及拜耳媒體負責人等,提出了更好地對待兒童的建議。
一個在國際非營利機構從事兒童工作的朋友告訴我,在開展和兒童相關的活動時,是有諸多注意事項的:比如對兒童的理解和尊重、安全的保障、隱私的保護、權益的支持等。教兒童洗手和刷牙這樣的事情看著是小事,其實有很多講究。
后來,一個媒體朋友告訴我,他回去后告訴了老板自己的見聞。老板說,他太嫩了,這是常見的套路,不必大驚小怪。
但當社會對“套路”都習以為常時,殊不知,自己有一天也會落入套中,并受其害。其實,從一支污染的牙刷、一場作秀的公益;到一支兌水的假疫苗、一盒做假的藥品,這之間的距離,并不遠。
前者是對生命沒有敬畏之心的對公益形象的追逐,
后者是對生命沒有敬畏之心的對巨大利益的追逐。
當企業(yè)對鮮活的生命沒有基本的敬畏之心和道德約束時,
什么都是有可能發(fā)生的。
最后,引用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尾:
他們全不都是從一開始就是個殘忍的惡魔
做著做著因為可以才那么做的
因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并且沉默
只要有一個人睜大眼睛呼喊,就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