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李翠利: 加強青少年普法 預防未成年犯罪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加強青少年普法教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關乎國家命運與民族振興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校園霸凌等青少年不法行為頻發(fā),嚴重挑戰(zhàn)公眾情感與法律底線,加強青少年普法、保障未成年人權(quán)益、預防青少年犯罪已刻不容緩。盡管法治副校長、強制報告制度等一系列青少年普法工作陸續(xù)開展,彰顯了社會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高度關注與重視,但青少年不法行為仍屢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家庭法治觀念淡薄。家庭和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長行為的不端,都會對孩子的三觀形成產(chǎn)生負面影響。二是校園普法缺乏持續(xù)性。雖然法治進校園活動已開展多年,但學校仍以教學任務為主,導致校園普法活動未能形成持續(xù)有效的影響力。三是重點群體普法難覆蓋。部分輟學青少年以及不服從家庭、學校教育引導、長期逃課在外的青少年,最易被不法分子誘導走上歧途,是最需要普法的群體,卻難以被現(xiàn)有的普法教育覆蓋。四是普法教育主線單一。目前青少年普法教育多側(cè)重于保障青少年權(quán)益,缺少對青少年不法行為的警示和懲處教育。五是不法事件話題敏感。由于青少年群體的特殊性,社會各界對青少年不法事件較為隱忍、寬容,本意是保護受害青少年,卻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不法者的氣焰。

  為此,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陽市內(nèi)黃縣馬上鄉(xiāng)李石村婦聯(lián)主席、全國三八紅旗手李翠利提交了《關于加強青少年普法預防未成年犯罪的建議》。

  一、延伸普法受眾至家庭。將普法教育的受眾人群延伸至家庭和家長,通過開展家長法治培訓、社區(qū)普法講座等方式,樹立家庭、家長正確的價值導向。同時,對于青少年不法行為,家長應承擔更多法律責任和道德譴責,督促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法治教育。

  二、納入學校常規(guī)教育。從小學開始配設專業(yè)的普法教學老師崗位,將青少年普法教育納入課堂教育體系,編寫專門普法教材,制定系統(tǒng)教學計劃,讓青少年從小接受系統(tǒng)、全面的法治教育,知法、懂法,自覺遵守法律,依法保護自身權(quán)益。

  三、強化強制報告制度。加強青少年強制報告制度的社會普及,通過多種渠道宣傳強制報告制度的內(nèi)容和意義,提高社會各界對強制報告制度的知曉率和參與度。明確各相關主體的報告義務和責任,對未履行報告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依法追究責任,構(gòu)筑起全方位的青少年保護盾。

  四、豐富普法教育內(nèi)容。青少年普法教育應堅持多面性、立體化原則,在保護青少年合法權(quán)益的同時,強化對青少年不法行為的警示和懲處教育。通過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模擬法庭、案例分析等活動,讓青少年深刻認識到違法犯罪的后果,增強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五、嚴懲青少年犯罪行為。對于有意識的青少年主觀犯罪,應依法讓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被害者進行賠償,并受到相應的法律嚴懲。同時,持續(xù)加大對引誘、利用未成年人犯罪的打擊、懲治力度,斬斷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

  

網(wǎng)站編輯: